张飞传:“张飞字益德,涿郡人也,少与关羽俱事先主。羽年长数岁,飞兄事之。” 由于[张飞传]未载其生年,为了弄清此点,惟有依上所记载,试作推断。 这里首先需弄清两点: 1、“少”的含义。 2、“俱事先主”的具体时间。 一、“少”的含义。(今暂以[蜀书]中之“少”来一窥究竟。)
1、从整体上来说,“少”是指某一特定的时间段。
董允传:“(陈)祗字奉宗,汝南人,许靖兄之外孙也。少孤,长於靖家。弱冠知名,稍迁至选曹郎。” 关羽传:“兴字安国,少有令问,丞相诸葛亮深器异之。弱冠为侍中、中监军,数岁卒。” 郤正传:“少以父死母嫁,单茕只立,而安贫好学,博览坟籍。弱冠能属文,入为秘书吏。” 庞统传:“少时朴钝,未有识者。颍川司马徽清雅有知人鉴,统弱冠往见徽,徽采桑於树上,坐统在树下,共语自昼至夜。徽甚异之,称统当南州士之冠冕,由是渐显。” 法正传注引三辅决录注曰:“真字高卿,少明五经,兼通谶纬,学无常师,名有高才......初,真年未弱冠,父在南郡,步往候父,已欲去,父留之待正旦,使观朝吏会。” 从上引数条记载可知,“少”是小于“弱冠”的时间段。 2、从字义上来说,“少”=“小时候”。(此含义又可细分为数个阶段。)
⑴、广义的“小时候”。(此义可作“从小”解。)
如[陈志]: 伊籍传:“少依邑人镇南将军刘表。” 杨洪传:“初,(张)裔少与洪亲善。” 马忠传:“少养外家,姓狐,名笃,后乃复姓,改名忠。” 如[裴注]: 马超传注引典略曰:“腾少贫无产业,常从彰山中斫材木,负贩诣城市,以自供给。” 杨洪传注引益部耆旧传杂记曰:“(何)祗字君肃,少寒贫。” 杨戏传注引华阳国志曰:“臣少多疾病,九岁不行。” 另,又有词组“少孤”之“少”,亦作此解。如: 先主传:“先主少孤,与母贩履织席为业。” 先主穆皇后传:“兄吴壹,少孤,壹父素与刘焉有旧,是以举家随焉入蜀。” 费祎传:“少孤,依族父伯仁。” 姜维传:“少孤,与母居。” 吕乂传:“乂少孤,好读书鼓琴。” ⑵、学习阶段。
如[陈志]: 杜微传:“少受学於广汉任安。” 周群传:“父舒,字叔布,少学术於广汉杨厚,名亚董扶、任安。” 周群传:“群少受学於舒,专心候业。” 杜琼传:“少受学於任安,精究安术。” 杨洪传:“洪少不好学问,而忠清款亮,忧公如家,事继母至孝。” 如[裴注]: 刘焉传注引陈寿益部耆旧传曰:“董扶字茂安。少从师学,兼通数经,善欧阳尚书,又事聘士杨厚,究极图谶。遂至京师,游览太学,还家讲授,弟子自远而至。” 秦宓传注引益部耆旧传曰:“(任)安,广汉人。少事聘士杨厚,究极图籍,游览京师,还家讲授,与董扶俱以学行齐声。” 向朗传注引襄阳记曰:“朗少师事司马德操,与徐元直、韩德高、庞士元皆亲善。” 霍峻传注引襄阳记曰:“(罗)宪少以才学知名,年十三能属文。” 谯周传注引华阳国志曰:“文立字广休,少治毛诗、三礼,兼通群书。” ⑶、知名阶段。(如上引[周群传]和[霍峻传],需先“学习”,而后“知名”。)
如[陈志]: 杨戏传:“少与巴西程祁公弘、巴郡杨汰季儒、蜀郡张表伯达并知名。” 诸葛亮传:“亮少有逸群之才,英霸之器,身长八尺,容貌甚伟,时人异焉。” 许靖传:“少与从弟劭俱知名。” 如[裴注]: 诸葛亮传注引魏略曰:“庶先名福,本单家子,少好任侠击剑。” 杨仪传注引楚国先贤传云:“仪兄虑,字威方。少有德行,为江南冠冕。” 张嶷传注引益部耆旧传曰:“嶷出自孤微,而少有通壮之节。” ⑷、仕官阶段。(如下引[秦宓传]、[刘巴传]、[先主传]、[来敏传]、[张翼传],有了“名声、才学”等,才少而“仕官”。)
如[陈志]: 刘焉传:“焉少仕州郡,以宗室拜中郎,后以师祝公丧去官。” 简雍传:“少与先主有旧,随从周旋。” 秦宓传:“少有才学,州郡辟命,辄称疾不往。” 刘巴传:“少知名,荆州牧刘表连辟,及举茂才,皆不就。” 李严传:“少为郡职吏,以才幹称。” 黄权传:“少为郡吏,州牧刘璋召为主簿。” 如[裴注]: 先主传注引益部耆旧杂记曰:“张任,蜀郡人,家世寒门。少有胆勇,有志节,仕州为从事。” 先主传注引三辅决录注曰:“兄坚,字文固,少有美名,辟公府为黄门侍郎......援亦少有名行,太尉皇甫嵩贤其才而以女妻之。” 来敏传注引华峤后汉书曰:“艳好学下士,开馆养徒众。少历显位,灵帝时位至司空。” 张翼传注引续汉书曰:“纲字文纪,少以三公子经明行脩举孝廉。” 杨戏传注引华阳国志曰:“且臣少仕伪朝,历职郎署,本图宦达,不矜名节。” 3、“少”的范围。(因以下问题[蜀书]中资料缺乏,遂合魏、吴二书以论之。)
以上四个阶级虽同以“少”来表述,但其所表述的年龄却不可一视同仁,当是逐节递增的。 上文曾谈到,“少”是小于“弱冠”的时间段。而笔者亦曾在[“太子四友”生卒年考--兼略说“弱冠”与“少”]一文中指出过,“弱冠”,可泛指“十七岁至二十六岁”。 那么,此一“少”的时间段,是否就是从“一岁到十六岁”呢? 武帝纪注引魏书载王令曰:“去冬天降疫疠,民有凋伤,军兴于外,垦田损少,吾甚忧之。其令吏民男女:女年七十已上无夫子,若年十二已下无父母兄弟,及目无所见,手不能作,足不能行,而无妻子父兄产业者,廪食终身。幼者至十二止,贫穷不能自赡者,随口给贷。老耄须待养者,年九十已上,复不事,家一人。” 这里,划出了一个时间段--“幼者至十二止”。意既“十二岁以下的人没有独自养活自己的能力”,而曹操将此一类人称为“幼”。 而在东汉时期,未成年之童子经考试,优异者可选为“童子郎”。如: 后汉书左雄传:“及汝南谢廉、河南赵建,年始十二,各能通经,雄并奏拜童子郎。” 司马朗传:“十二,试经为童子郎。” 综合前言,则“少”似乎是指“十二岁至十六岁”。 当然,这是将“幼”当作“小于少”的年龄段来看的。而实际上“少”与“幼”在当时亦可通用,皆为“年纪小的时候”之义。如: 袁绍传注引英雄记曰:“绍生而父死,二公爱之。幼使为郎,弱冠除濮阳长,有清名。” 这里再取一例:孙登。 吴主传:“(赤乌四年)五月,太子登卒。” 孙登传:“立凡二十一年,年三十三卒。” 依此,可推出孙登出生于建安十四年(209年)。(241-32=209) 而吴主传:“(魏黄初二年)帝欲封权子登,权以登年幼,上书辞封。” 黄初二年(221)-建安十四年(209)=12。 则时孙登以“十三岁”之龄称“幼”。 当然,不论“少”的下限为何,张飞之“少”都处于最后一个阶段,既“仕官阶段”。而且,还非是动笔动脑的文官,是上阵杀敌的武将。那么,此阶段是多少岁呢? 最简单的办法,是将十六除以四(四个阶段),得出此一“少”的范围在“十三岁至十六岁”之间。 二、“俱事先主”的具体时间。
先主传:“灵帝末,黄巾起,州郡各举义兵,先主率其属从校尉邹靖讨黄巾贼有功。” 关羽传:“亡命奔涿郡。先主於乡里合徒众,而羽与张飞为之御侮。” 由上两条记载,再结合[张飞传]的记载,可以看出: 1、刘备起兵于黄巾起义时的中平元年(184年)。 2、刘备的“属从”是在“乡里”亦既“涿郡涿县”①招募的。 3、张飞是和关羽同时成为刘备的“属从”的。 据此,我们应该可以认定,[张飞传]中的“俱事先主”,当正在中平元年(184年)。 或曰:关羽和张飞是在涿郡跟随刘备的没错,但刘备本身是涿郡人,因而在时间上不一定就是中平元年(184年),可以更往前推一点。 现在,我们也来试看看[先主传]的记载。 先主传:“身长七尺五寸,垂手下膝,顾自见其耳。少语言,善下人,喜怒不形於色。好交结豪侠,年少争附之。中山大商张世平、苏双等赀累千金,贩马周旋於涿郡,见而异之,乃多与之金财。先主由是得用合徒众。灵帝末,黄巾起,州郡各举义兵,先主率其属从校尉邹靖讨黄巾贼有功,除安喜尉。” 首先,“中山大商张世平、苏双等”,“见而异之”的本因有三: 1、外貌:“垂手下膝,顾自见其耳”。 2、性格:“少语言,善下人,喜怒不形开色。” 3、人缘:“好交结豪杰,年少争附之”。 谨案:此“附”非“依从”之意,刘备之前的家境也容不得他养一批人。因而此处乃实指“靠近”。 简雍传:“简雍字宪和,涿郡人也。少与先主有旧,随从周旋。” 简雍和张飞的背景差不多相同,亦是刘备的同乡。但两人一为“事”、一为“有旧”则又将两人区别开来。 从其“有旧”语来说,简雍应既是“年少争附之”的其中之一。然[张飞传]不提此语,那么是否可以认为,关羽和张飞在成为刘备“从属”之前,并无深交。当然,亦可以是陈寿省略掉了。 其次,“中山大商张世平”至“先主由是得用合徒众”语,到底是指“黄巾起”之前还是之后? “乃多与之金财”,确可“得用合徒众”。 但是,若无战事,此“徒众”则需一直由刘备养着,他养得起么? 或曰,可一直由张、苏二人供养。可是,若无战事,刘备养来干甚? 由是,愚意以为此语乃是对下文“率其属从”语的补充,既对其“属从”来历的说明。 而刘备“合徒众”应在“黄巾起”之后。 因此,在中平元年(184年)之前,关羽和张飞的确有可能与刘备“交结”,但相互是对等的关系。至是年后,才转换为“属从”关系。 亦因此,关羽和张飞“俱事先主”的具体时间当定在中平元年(184年)。 由是可以得出,张飞的生年大约在: 184-15=(建宁二年)169。 184-14=(建宁三年)170。 184-13=(建宁四年)171。 184-12=(熹平元年)172。 至其卒年,既章武元年(221年),时年五十(221-172=49)、五十一(221-171=50)、五十二(221-170=51)或五十三岁(221-169=52)。 (关于此四种可能,笔者更倾向于“建宁三年(170年)年说”,详见拙作[“十五”与“少”])
附:
1、特例:“少”=“年纪小”。
魏延传注引魏略曰:“夏侯楙为安西将军,镇长安,亮於南郑与群下计议,延曰:闻夏侯楙少,主婿也,怯而无谋......” 此含义之“少”,不止[蜀书],甚至在全[三国志]中,也惟此一例。且非[陈志]原文,乃[裴注]。其他表“年纪小”之义时,有特定词组,多与“年”连用。如: 董允传:“(董)恢年少官微。” 诸葛亮传注引魏略曰:“亮乃北行见备,备与亮非旧,又以其年少,以诸生意待之。” 疑[魏延传]所注[魏略]脱一“年”字。
2、“少”的词组。
除上文已示之“少孤”及“年少”外,尚另有几个特定的词组。如下: ⑴、“少时”。既“小时候”之意。 先主传:“先主少时,与宗中诸小兒於树下戏。” 秦宓传:“谯允南少时数往谘访,纪录其言於春秋然否论,文多故不载。” 另,于[魏书]、[吴书]中尚有“时年少”、“年少时”之例,此处略过,不一一列明。
⑵、“少年”。特指“年纪小的人”。 先主传:“好交结豪侠,年少争附之。” 因[蜀书]中无“少年”之例,遂以同义之“年少”列出。 另,又有“少容”之“少”,亦取“年纪小的人”之义。如: 刘焉传:“张鲁母始以鬼道,又有少容,常往来焉家。”
⑶、少小(少长、少壮、童少等,因[蜀书]无,略过不表)。 费诗传:诗谓羽曰:夫立王业者,所用非一。昔萧、曹与高祖少小亲旧......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