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国1
三国首页 三国简史 三国人物 文学史记 三国博物馆 三国地图 篇外杂谈
再谈“隆中对”究竟对不对?
作者:纵然缮鞍    发布日期:2021/4/16
声明:本文章为网友发布,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。

   前不久本人曾就“隆中对”发表看法,认为“隆中对”战略方针正确,据荆、益,而谋略两路出兵北伐的大方针是正确的,但也有先天不足,而执行中又一再发生战术错误和偏差。

    对于造成这些错误的原因,我认为可能是诸葛亮是大意,或是无奈,很难判别。这样最终导致“隆中对”归于失败,而引发后世无休止的争论。

    几天前听易中天“品三国”中谈刘备“永安托孤”,其中易中天提出一个看法,他认为赤壁之战以后,刘备已经不信任诸葛亮,夺取益州刘备带的是庞统,攻占汉中,战场指挥的是法正,而刘备发动夷陵战役,史书中没有任何有关诸葛亮的记载,在刘备大败后,诸葛亮慨叹称:如果法正在世,必可阻止刘备伐吴。这话的含义是,诸葛亮虽反对刘备征吴,但也无能为力。这些例证都说明,赤壁之战以后,刘备已经不再重视诸葛亮的意见。

    易中天的看法和我几天前在谈隆中对时,认为隆中对失败的一种可能是诸葛亮无奈的看法,不谋而合。

    因此,从这个角度分析,造成隆中对最终失败的原因,可能不是刘备、诸葛亮的错误,而是刘备不信任诸葛亮,诸葛亮对此很无奈,使得隆中对的战略最终无法实现。

    1、对于孙权图谋荆州,诸葛亮应该有所警惕,但由于诸葛亮得不到刘备的信任,诸葛亮无法提醒关羽,或即便提醒关羽,关羽也未必相信,这样最终才发生孙权偷袭荆州,“隆中对”失败。

    2、按照“隆中对”的策略,北伐应该是兵出两路,分别从荆州、益州北上。而关羽北伐进攻襄阳时,刘备却却按兵不动,没有与关羽呼应,从益州出兵北进。这样导致曹操可以从容先后派于禁、庞德、徐晃南下驰援曹仁。虽然关羽水淹七军,威镇华夏,但只是短时胜利,最终在徐晃、吕蒙两面夹击下大败,诸葛亮“隆中对”也彻底失败。关羽北伐完全不符合诸葛亮两面出击的战略,诸葛亮是否同意?关羽北伐后有几个月,诸葛亮不可能不知道,为何没有配合?唯一的解释还是刘备已经不信任诸葛亮,诸葛亮即便提醒刘备也无用。

    3、刘备发动夷陵战役,史书中没有任何有关诸葛亮的记载,在刘备大败后,诸葛亮慨叹称:如果法正在世,必可阻止刘备伐吴。这话的含义是,诸葛亮虽反对刘备征吴,但也无能为力,这说明此时刘备已经不再重视诸葛亮的意见,因此诸葛亮才发出如此慨叹。

    以上从三方面分析,都可以看出,很有可能刘备在赤壁之战后,已经不信任诸葛亮,最终导致诸葛亮制定的隆中对归于失败,而诸葛亮可能洞察一切,但也无奈!

    这只是隆中对失败原因一种可能,这种可能性有多种例证支持,但并没有任何历史材料支持。因此,这种分析也可以认为是一种猜测而已。

    要恢复历史原貌是不可能的,任何分析从某种意义上来说,都是猜测,这是历史研究的无奈!

相关人物
热门文章
江东奇才吕子明
吕蒙应该算个家喻户晓的人物,但他并不是因为他的能力或者才..
三国杂谈-打仗不要命却是个..
三国杂谈-据说古代打了败仗受伤,最害怕的是伤到了腿,因为..
三国中第一大悲剧人物 空有..
魏延在罗贯中所著《三国演义》中是一个典型的悲剧人..
三国杂谈-三国大事年表(一..
三国杂谈-184年2月 黄巾起义。   10月 张角病死..
三国杂谈-博望坡之战到底发..
三国杂谈-在《三国演义》中,为了塑造诸葛亮的智慧形象,把..
三国首页 关于网站 联系我们 商务合作 意见留言
三国爱好者QQ交流群:197435262    三国1(www.sanguo1.com)版权所有 ©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     苏ICP备2024066706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