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国1
三国首页 三国简史 三国人物 文学史记 三国博物馆 三国地图 篇外杂谈
从《乐府诗集》所辑《关背德》《通荆门》看三国历史上的荆州之争
作者:盛开牟顾    发布日期:2021/4/16
声明:本文章为网友发布,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。

最近编集关羽论文目録索引时,同事刘跃进先生提供初稿,偶见「六朝诗歌」有宋人郭茂倩[1]编注《乐府诗集》(北京:中华书局校点本,1979年)所载两首乐府歌曲《关背德》和《通荆门》。窃以为应是吴人有关掩袭关羽,夺得荆州,深刻影响三国格局及其后续发展的第一手材料。如判断不误,其于荆州易手和蜀吴关系的叙说且早于《三国志》及其采用的史料,而就笔者目力所及,似未纳入研究关羽甚至三国史学者的视线,治南北朝文学史的专家也未绍介,甚至历代小说话本敷衍三国志者,亦未见利用,成为沧海之遗珠。因将对于此则材料的疏证及初步考虑所得,一并公诸同好。聊效野人献芹之诚,就教于方家同道。

一,《关背德》《通荆门》的年代作者

    《关背德》辞云:

「《古今乐録》曰(笔者注:此句《宋书》无):『《关背德》者,言蜀将关羽背弃吴德,心懐不轨。孙权(笔者注:《宋书》作「大皇帝」)引师(笔者注:《宋书》多「而」)浮江擒(笔者注:《宋书》作「禽」)之也。当汉《巫山高》。(笔者注:此句《宋书》作「《汉曲》有《巫山高》,此篇当之。第七。」)』

「关背德,作鸱张。割我邑城,图不祥。称兵北伐,围樊、襄阳,嗟臂大于股,将受其殃。巍巍夫圣主(校点注:《宋书》作「吴圣主」),睿(笔者注:《宋书》作「叡」)德与玄通。与玄通,亲任吕蒙。泛舟洪泛池,溯(笔者注:《宋书》作「泝」)涉长江。神武一何桓桓,声烈正与鳯(笔者注:《宋书》作「风」)翔。历抚江安(校点注:当作「公安」)城,大据郢都。虏羽授首,白蛮来同,盛哉无比隆。

「(笔者注:《宋书》多「右」)《关背德》曲凡二十一句。其八句句四字,二句句六字,七句句五字,四句句三字。」

    《通荆门》辞云:

 「《古今乐録》曰(笔者注:此句《宋书》无):『《通荆门》者,言孙权(笔者注:《宋书》作「大皇帝」)与蜀交好齐盟,中有关羽过(笔者注:《宋书》作「自」)失之衍,戎蛮乐乱,生变作患。蜀疑其眩,吴恶其诈,乃大治兵,终复初好也。当汉《上陵》。(笔者注:此句《宋书》作「《汉曲》有《上陵》,此篇当之。第八。」)』

「荆门限巫山,高峻与云连。蛮夷阻其险,历世懐不宾。汉王据蜀都,崇好结和亲。乖微中情疑,谗夫乱其间。大皇赫斯怒,虎臣勇气震。荡涤幽薮,讨不恭。观兵扬炎耀,厉锋整封疆。整封疆,阐扬威武容。功赫戏,洪烈炳章。邈矣帝皇世,圣吴同厥风。荒裔望清化,化恢弘。煌煌大吴,延祚永未央。

「(笔者注:《宋书》多「右」)《通荆门》曲凡二十四句,其十七句句五字,四句句三字,三句句四字。」

    《乐府诗集》校点本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前辈学者余冠英审定,乔象钟,陈友琴及中华书局编辑分别点校。《关背德》《通荆门》列于卷十八「吴鼓吹曲」中。该书《出版说明》称:「鼓吹歌辞使用短箫铙鼓的军乐」,又说:「至于鼓吹横吹,其中名篇更多」,但列举之目无此二曲。

《吴鼓吹曲》原载沈约《宋书》卷第十二《乐志四》(中华书局校点本),所谓「《古今乐録》注」,其实也是照録《宋书》。从对孙权每称「大皇帝」看,或即吴曲留存之原始标注。惟文字略有出入,已见前文校出。郭茂倩于《乐府诗集》卷十六《鼓吹辞一》亦据《宋书》加有按语,颇有征引。其与《吴鼓吹曲》时代有相关可道者,如蔡邕《礼乐志》言:

「汉乐四品,其四曰『短箫铙歌』,军乐也。黄帝岐伯所作,以建威扬德,风敌劝士也。」

即摧折敌人,鼓舞士气,或今人所曰「团结人民,教育人民;打撃敌人,消灭敌人」。用于战前动员或战后庆功,都具有很强的战地实用功能,与「燕射歌辞」所谓宴飨宾客酬酢之辞显有不同。郭氏且引《宋书·乐志》云:

「列于殿庭者名『鼓吹』,今之从行鼓吹为『骑吹』,二曲异也。又孙权观魏武军,作鼓吹而还,此应是今之鼓吹。魏晋时,又假诸将帅及牙门曲盖鼓吹,斯则其时方谓之鼓吹也。」

可知演奏方式辞曲节奏,「从行鼓吹」都仿佛今人谓之「进行曲」,以辞句短促,造语激昂,音节铿锵,合輙押韵,琅琅上口见长。也因战役不同缘事而作,以发挥「风敌劝士」的功效。

因为沉约的记载,一般认为《吴鼓吹曲》的作者是韦昭(201-?)。萧涤非《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》(北京: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)十分肯定地说:「沈约《宋书》云韦昭孙休世上《鼓吹铙歌》十二曲,其言盖绝可信也。」径以晚出之《晋书·乐志》谓「汉时有《短箫铙歌》之乐,列于鼓吹,多叙战阵之事,及魏受命,改其十二曲,使缪袭为词,述以功德代汉。……是时,吴亦使韦昭制十二曲名,以述功德受命」的叙述有误,盖缘曹丕登基(220年)与孙休嗣统(258年)前后相差三十八年,所以应以曹丕代汉时《策孙权文》有「君化民以德,礼乐兴行,是用锡君轩悬之乐」等语,作为吴仿魏制乐之始。此说甚是。惟萧着泥于沉说,斤斤以韦昭年纪立论,忽略了曹丕代汉以前吴人既已鼓吹,究竟该用何辞的问题。萧勾稽吴典籍载记中有关「鼓吹」的历史,最早是建安四年孙策周瑜步袭皖城「得(袁)术百工及鼓吹」,自后凡有战斗,时或用之。如相持于淮时「权数挑战,(曹)公坚守不出,权乃自来,乘轻舟从濡须口入公军,行五六里,回还作鼓吹」(《吴志》注引《江表传》),鼓吹何辞?甘宁百骑斫营,「北军惊骇鼓噪,举火如星。宁已还入营,作鼓吹,称万歳」,鼓吹又作何辞?盖辞因曲而扬,曲缘辞而新,所以曲辞更新,代有作者。如果把韦昭作为《吴鼓吹曲》的最后校订和规范者,而各曲之辞初或有出于众手者,可能更为客观一些。

萧着还列明了汉、魏、吴鼓吹辞曲的对应关系,参见下表:

 

汉鼓吹旧名

魏缪袭改名

吴韦昭改名

 

汉鼓吹旧名

魏缪袭改名

吴韦昭改名

1

朱鹭

楚之平

炎精缺

10

君马黄

 

 

2

思悲翁

战荥阳

汉之季

11

芳树

邕熙

承天命

3

艾如张

获吕布

摅武师

12

有所思

应帝期

从历数

4

上之回

克官渡

伐乌林

13

雉子

 

 

5

翁离

旧邦

秋风

14

圣人出

 

 

6

战城南

定武功

克皖城

15

上邪

太和

玄化

7

巫山高

屠柳城

关背德

16

临高台

 

 

8

上陵

平南荆

通荆门

17

远如期

 

 

9

将进酒

平关中

章洪德

18

石留

 

 

热门文章
张郃异闻录
军号由汉至三国,军号泛滥,然则始终以大骠车卫、四征前后左..
三国杂谈-地理环境因素与汉..
三国杂谈-汉末三国处于秦汉统一向魏晋南北朝分裂战乱的过渡..
张郃追击的遇伏地点与战斗
一、历史记载 《三国志·后主传》:九年春二月,亮复出军围..
三国杂谈-博望坡之战到底发..
三国杂谈-在《三国演义》中,为了塑造诸葛亮的智慧形象,把..
三国杂谈-三国时期齐名人物..
三国杂谈-一龙:(龙头)华歆、(龙腹)邴原、(龙尾)管宁..
三国首页 关于网站 联系我们 商务合作 意见留言
三国爱好者QQ交流群:197435262    三国1(www.sanguo1.com)版权所有 ©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     苏ICP备2024066706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