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国杂谈- 西凉苦寒之地,怎像中原繁花似锦。可惜当徐荣来到洛阳时,京都也已不复昔日。天下动荡,百姓涂炭,黄巾军刚略微平叛,又迎来洛阳的纷争。
金戈铁马,战场厮杀对于徐荣来说早是司空见惯。 徐荣效力于董卓,是董卓手下重用的大将。尽管董卓残暴,但是既然选择了上司,又怎能轻易背叛,好在董卓也是隶属于大汉,就当忠于这大汉的天子吧。 董卓蛮横,把持朝政,作恶多端,终于各地诸侯联合反抗。徐荣或许对董卓的暴行也心存不满,但其忠勇的性格恐怕也听命于董卓,力保主公安危。

公元191年,徐荣终于正面登上舞台,虽然不知道徐荣当时年岁几何,想必正值壮年,戎装一身,策马而驰。 袁绍盟军已经连克汜水,虎牢,占据洛阳,董卓西撤,命令徐荣狙击追军。 荥阳汴水,横刀立马。曹操率众追击而至。徐荣猛烈,与曹操冲杀。这一战,让高歌的盟军大败而归,曹操战马阵亡,迅速逃窜,若非曹洪,恐怕之后的天下就没曹操什么事情了。但历史没有如果,徐荣此战更奠定了猛将之名。 梁东,纵然孙坚之勇猛,依然被徐荣杀败,孙坚更是吓的连头盔都丢给了祖茂。
徐荣似乎不爱说话,只是埋头苦干,两场大战击败的竟是东吴和曹魏的领袖,徐荣可谓勇冠三军,其军事水平之优秀,实在被后人低估。可惜造化弄人,可惜跟错了主公。
董卓终于被灭了,徐荣终于不怕背负背叛之名,既然主公都已经死了,那么就改投真正的大汉吧。徐荣心理或许轻松了许多,征战多年,或许如今才以正义之名而战,那就誓死力保大汉的江山吧。

本以为天下即将恢复安定,奈何王允顽固,李傕郭汜奔袭而来。徐荣当仁不让,主动出击,面对敌军浩大的声势,纵然己方势力不如,依然义无反顾,为了正义的大汉。 昔日的同事,如今兵戈相向,生死相杀,这就是命运吧。
新丰,公元192年,徐荣战死。犹如一颗耀眼的流星,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中璀璨夺目,只是一闪而过,快的让后人无法多记载他一点。尽管短暂,可却已经正名,短短数段文字,让后人读来,为之惊叹。
再见了,徐荣。精彩纷呈的三国时代刚拉开序幕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