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国杂谈- 熟读汉末三国历史,在这个名人辈出的年代,我们耳熟能详的就能说出关羽、张飞、曹操、刘备、孙权、司马懿、诸葛亮、等等著名文臣武将名字,他们凭借的是自己的勇武或者谋略,或伟业而闻名于世,当然更多三国人物,却默默无闻,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。然而,也存在一些例外,比如三国一个图书管理员,只因写了一本书,而彪炳千秋。 
这个人是谁,他是蜀汉阵营的,曾经担任过卫将军姜维的主簿,谯周是其老师,他的名字叫陈寿。姜维不用说,是蜀汉最后的大将军,为蜀汉呕心沥血,最终以身殉国。而谯周是蜀地大儒之一,在蜀汉任官时期,一向以反对北伐战略而闻名。见姜维多次北伐而虚耗蜀汉国力,因而不满,著《仇国论》力陈北伐之失,是劝刘禅投降的罪魁祸首。 
陈寿,字承祚,少时好学,研习《尚书》、《三传》,精通《史记》、《汉书》,陈寿聪明机敏,所写文章以富丽著称。这么富有才华的人物,却在官场不是很得意,先是担任姜维的主簿,一个掌管文书的佐吏,后为东观秘书郎,一个贮藏档案、典籍和从事校书、著述的处所的管理员,相当于我们现在图书管理员。尤其是在蜀汉当时,宦官黄皓专权,陈寿因为不肯屈从黄皓,因此多次被贬谪。又因为生病而让婢女伺侯自己服药,被来客看见,乡党因此对他颇为议论指责,认为其私生活不检点。 
后来,蜀汉灭亡,陈寿因而多年不被荐举,后来得到了西晋时期政治家张华的推荐,推举其为孝廉,授官佐著作郎,又出任阳平县令。陈寿撰写《诸葛亮集》,上报朝廷。后授职著作郎,兼任本郡(巴西郡)中正,职责品评人才。陈寿随便被张华看中,但是中书监荀勖因忌恨张华而厌恶陈寿,便示意吏部改任陈寿为长广太守,陈寿以奉养老母为由不就职,从此丢官。咸宁四年(278年),镇南将军杜预离京镇守荆州之前,又将陈寿举荐给朝廷,建议授予他黄门侍郎或散骑常侍之职。陈寿因此被授职为治书侍御史。因母亲去世离职,其母临终遗言将她埋葬在洛阳,陈寿恭行母亲遗志,但又此而遭到非议贬官。 
在官场失意,即将成为历史长河之中一名无名之辈的时候,陈寿并没有放弃,而是凭借自己的才学,写了一本书——《 三国志》。太康元年(280年),晋灭吴,统一天下。陈寿撰写完成《三国志》,共六十五篇。当时的人们盛赞陈寿善于叙写史事,具有良史的才干。夏侯湛当时也在撰写《魏书》,见看到陈寿的《三国志》后,便销毁自己的《魏书》。张华对陈寿倍加赞赏,对他说:“应该把《晋书》委托给你撰写。”从此,陈寿备受时人器重,陈寿,也因著《三国志》彪炳千秋,名垂千古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