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国杂谈- 三国时期,诸葛亮第一次北伐,曹魏朝野震动,陇右三郡皆反,魏明帝亲临长安督战,这也是蜀汉北伐影响最大的一次,诸葛亮原本计划将陇右归入版图,作为攻取中原的前进基地,可惜的是,自己力排众议亲点马谡为镇守战役关键之地街亭的统帅,不料马谡因战略选择错误痛失街亭,致使蜀汉大军后背暴露于魏军铁骑之下,诸葛亮急忙率军退回汉中,躲避魏军锋芒,此一次北伐就此失败,马谡因此被诸葛亮斩杀,以谢三军。 
但对于马谡的惩罚是否过重了呢,古代对于战败的将军如何处置也是有很多方法的,降级、重罚、军前施以重刑等,马谡虽错,不过也没有非要处以极刑方可平息众怒,加之蜀汉本来就是缺少人才,人才的储备和曹魏相比相差甚远,马谡的过错代价是很打,可那毕竟是马谡第一自己独自掌军,不能一次战败就斩杀一员大将,哪有那么多的大将给你斩?能独挡一方的大将也都是在战场上历练出来的,一次失败并不能完全证明马谡是一个无能之人。而且马谡和诸葛亮的私交甚好,且不论诸葛亮南中之战时采用了马谡的攻心之计,进而平定蜀汉南部蛮族叛乱,诸葛亮和马谡的哥哥马良甚是投缘,以兄弟向称,而马谡对诸葛亮也有长兄的敬意,哪么明明可以不必斩杀马谡,为何诸葛亮会处死马谡呢? 
事实上真正处死马谡的不是诸葛亮,而是蜀汉脆弱的政治结构,蜀汉主要掌握益州之地,刘备带来的荆州集团把持着最高的权利,而刘备集团毕竟是外来的势力,短时期内很难取得益州原本势力的认可,并且刘备窃取益州之行多少有些不地道,刘璋父子遗留的集团官员也大多被刘备所接纳,除此之外,益州还有本土的世族豪强,也就是刘璋父亲刘焉来到益州前的势力,刘璋父子势力和益州本土势力对于刘备集团是不可能完全认同的,夷陵之战前,刘备凭借军事实力尚可震慑益州,可是夷陵之战,刘备惨败猇亭,最后自己也归西了,这无疑给蜀汉脆弱的政治结构予以毁灭的打击,此时如果有足够的外力威胁,蜀汉即瞬间灭亡,此时诸葛亮被委任为托孤重臣,名义上可以代行君权,这样另外两大势力如何看待诸葛亮,可定是等着看他犯错,而马谡则恰好给诸葛亮出了一个难题。 
如果诸葛亮对于马谡处罚从轻,那必然引起两大势力的反击,蜀汉会分崩离析,无需曹魏和孙吴的干预,蜀汉国内就会爆发内讧而亡,那些和诸葛亮敌对的官员也会趁此时机扳倒诸葛亮,重整蜀汉的政治结构,作为漩涡中心的诸葛亮能保全性命就不错了,这也是其必须立刻处决马谡的原因,以此来堵众人之嘴,维持蜀汉的稳定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