 |
山涛 (shān-tāo) |
表字:巨源 |
生卒: 205-283 |
官至:右仆射 光禄大夫 侍中 新沓伯 谥曰康伯 追赠司徒
|
|
与嵇康、阮籍等相善,为“竹林七贤”之一。晋右仆射、光禄大夫、侍中。父曜,宛句令。涛早孤,居贫,少有器量,介然不群。性好《庄》《老》,每隐身自晦。与嵇康、吕安善,后遇阮籍,便为竹林之交,著忘言之契。涛年四十,始为郡主簿、功曹、上计掾。举孝廉,州辟部河南从事。与宣穆后有中表亲,是以见景帝。命司隶举秀才,除郎中。转骠骑将军王昶从事中郎。久之,拜赵国相,迁尚书吏部郎。晚与尚书和逌交,又与钟会、裴秀并申款昵。以二人居势争权,涛平心处中,各得其所,而俱无恨焉。迁大将军从事中郎。钟会作乱于蜀,而文帝将西征。以本官行军司马,给亲兵五百人,镇邺。咸熙初,封新沓子。转相国左长史,典统别营。及武帝受禅,以涛守大鸿胪,护送陈留王诣鄴。泰始初,加奉车都尉,进爵新沓伯。及羊祜执政,时人欲危裴秀,涛正色保持之。由是失权臣意,出为冀州刺史,加宁远将军。转北中郎将,督邺城守事。入为侍中,迁尚书。涛心求退,表疏数十上,久乃见听。除议郎,帝以涛清俭无以供养,特给日契,加赐床帐茵褥。礼秩崇重,时莫为比。后除太常卿,以疾不就。会遭母丧,归乡里。咸宁初,转太子少傅,加散骑常侍;除尚书仆射,加侍中,领吏部。涛中立于朝,晚值后党专权,不欲任杨氏,多有讽谏,帝虽悟而不能改。后以年衰疾笃,上疏告退,帝不许。太康初,迁右仆射,加光禄大夫,侍中、掌选如故。涛数辞不许。吴平之后,拜司徒,涛复固让,舆疾归家。以太康四年薨,时年七十九,策赠司徒,谥曰康。将葬,赐钱四十万、布百匹。
|
王戎:“如璞玉浑金,人皆钦其宝,莫知名其器。” 司马昭:“足下在事清明,雅操迈时。” 司马炎:“涛以德素为朝之望,而常深退让,至于恳切。故比有诏,欲必夺其志,以匡辅不逮。主者既不思明诏旨,而反深加诋案。亏崇贤之风,以重吾不德,何以示远近邪!”、“郡年耆德茂,朝之硕老,是以授君台辅之位。而远崇克让,至于反覆,良用于邑。君当终始朝政,翼辅朕躬。” 《晋书·山涛传》:“少有器量,介然不群”、“晋家求士,乃构仙台,陵云切汉,山叟知材。”
|
父亲:山曜 母亲:未知 配偶:未知 子女:山简 兄弟:未知
|
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