 |
董和[蜀] (dǒng-hé) |
表字:幼宰 |
生卒: ?-? |
官至:掌军中郎将
|
|
先后为刘璋、刘备政权效力,政绩显著,为人简朴,执法严厉,联通少数民族,深受下属、百姓、少数民族爱戴信任,并得到诸葛亮的高度评价。
|
董和祖先原本是巴郡江州人氏,汉朝末年,董和率领宗族西迁,被益州牧刘璋任命为牛鞞,历任江原长、成都令。蜀中富庶,民风奢侈,但是董和勤俭节约,衣食朴素。有豪强畏忌董和执法严厉,说服刘璋改任董和为巴东属国都尉,董和动身前往新任地前,下属和几千百姓恳求他留下来,刘璋得知后,留董和在原地继续任职两年,并升为益州太守。董和结好南方外族,外族都很信任、爱戴他。
刘备入蜀后,任命董和为掌军中郎将,与军师将军诸葛亮并署左将军大司马府事。自此董和又为官二十余年,外联少数民族,内干机衡。他病故之后,家中所留财物极少。 |
◆诸葛亮::“夫参署者,集众思广忠益也。若远小嫌,难相违覆,旷阙 损矣。违覆而得中,犹弃弊跷而获珠玉。然人心苦不能尽,惟徐元直处兹不惑,又董幼 宰参署七年,事有不至,至于十反,来相启告。苟能慕元直之十一,幼宰之殷勤,有忠 于国,则亮可少过矣。” ◆诸葛亮:“昔初交州平,屡闻得失,后交元直,勤见启诲,前参 事于幼宰,每言则尽,后从事于伟度,数有谏止;虽姿性鄙暗,不能悉纳,然与此四子 终始好合,亦足以明其不疑于直言也。” ◆陈寿:“董和蹈羔羊之素”。
|
父亲:未知 母亲:未知 配偶:未知 子女:董允 兄弟:未知
|
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