曹操:“猘兒难与争锋也。” 袁术:“使有子如孙郎,夫复何恨!” 郭嘉:“策轻而无备,虽有百万之众,无异于独行中原也。若刺客伏起,一人之敌耳。以吾观之,必死于匹夫之手。” 张纮:“今君绍先侯之轨,有骁武之名。” 王朗:“策勇冠一世,有隽才大志。谋而有成,所规不细,终为天下大贼,非徒狗盗而已。” 许贡:“孙策骁雄,与项籍相似。” 虞翻:“讨逆将军智略超世,用兵如神。” 杨亮:“襄神明器宇,孙策之俦,而雄武过之”、“神明器宇孙策之俦。” 陈逵:“孙伯符志业不遂!” 殷仲文:“看此山川形势,当复出一孙伯符!” 何义门:“伯符以勇锐摧破刘繇王朗,然能系属士民,修其政理,遂创霸业。” 卢弼:“孙策十七岁丧父,二十六卒,十余年间建立大业,少年英万,勇锐无前,真一时豪杰之士!” 《江表传》:“孙策骁雄,与项籍相似。” 《傅子》:“孙策为人明果独断,勇盖天下,以父坚战死,少而合其兵将以报雠,转斗千里,尽有江南之地,诛其名豪,威行邻国。” 《二十史札记》:“人才莫盛于三国,惟三国之主,各能用人”、“孙氏兄弟以意气相投。” 《哀江南赋序》:“孙策以天下为三分,众纔一旅;项籍用江东之子弟,人惟八千。” 《三国志·孙讨逆传》:“策为人,美姿颜,好笑语,性阔达听受,善於用人,是以士民见者,莫不尽心,乐为致死”、“策英气杰济,猛锐冠世,览奇取异,志陵中夏。然皆轻佻果躁,陨身致败。且割据江东,策之基兆也,而权尊崇未至,子止侯爵,於义俭矣。” 《晋书·陆机传》:(《辩亡论》上篇)……长沙桓王逸才命世,弱冠秀发,招揽遗老,与之述业。神兵东驱,奋寡犯众,攻无坚城之将,战无交锋之虏。诛叛柔服,而江外底定;饬法修师,则威德翕赫。宾礼名贤,而张公为之雄;交御豪俊,而周瑜为之杰。彼二君子皆弘敏而多奇,雅达而聪哲,故同方者以类附,等契者以气集,江东盖多士矣。将北伐诸华,诛鉏干纪,旋皇舆于夷庚,反帝坐于紫闼,挟天子以令诸侯,清天步而归旧物。戎车既次,群凶侧目,大业未就,中世而殒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