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国杂谈- 一、刘秀家族 东汉的开国皇帝刘秀,虽然身上携带着汉景帝的DNA,但是在汉武帝的推恩令政策性,祖宗们的地位一代不如一代,传到刘秀时已经沦落为庶民了。经过西汉末年的农民战争,赢得成功的逆袭。 
刘秀之前的世系 二.富不过三代 与地痞流氓出生的祖先刘邦不同,受过良好儒家教育的刘秀对待功臣的态度,不是屠杀,而是怀柔拉拢,采取联姻封爵的方式笼络功臣,在刘秀一朝,没有一个功臣遭到杀害,人人都得以善终,被传为千古佳话。 从刘秀到孙子汉章帝,这三代是东汉王朝最美好的黄金时代,政治清明,国泰民安。明帝时引入佛教,章帝时蔡伦发明了造纸术。 三.外戚VS宦官 从和帝开始,情况就不妙了。因为即位的皇帝年龄都很小,大权就被太后及其外戚家族所掌控。等皇帝成年后,发现自己被架空,谁最值得信任?自然是从小陪在身边宦官,外戚与宦官这两个附加在皇权上的势力就成了竞争的主角。 
东汉皇族世系 
东汉小皇帝一览表 从战斗结果来看,宦官五战全胜。当时的皇权由以下四股力量所支撑。 外戚——太后的娘家人,京官头子。 宦官——皇帝最信任的身边人,狐假虎威。 士族——掌握舆论话语权,道德制高点。 军阀——地方官,掌握地方兵权。 
政治势力图 四、潘多拉盒子的打开 东汉末年是军阀混战的局面,最后形成了我们熟悉的三国演义的剧情。过程是怎样的呢?这得从汉武帝说起。 汉武帝时起人口大增,原先的中央——郡——县三级制度已经不能满足形式需要。于是在中央与郡之间增设了州这个层级,一个州管几个郡,全国分十三个州,州的负责人为刺史。这些刺史由低阶位的京官担任,最早是负责监督辖区内郡守的工作,相当于今天的中央巡视员,连专门的办公地点都没有。到了东汉,刺史由监督者变成了管理者,俨然成了地方大员。 
黄巾军起义爆发,各州刺史借镇压反叛的机会,发展壮大自己的兵力,最后演化为尾大不掉的地方军阀。 在外戚与宦官的争斗中,士族官员袁绍撺掇外戚何进剿灭宦官,但是何太后不肯,于是袁绍出了一个馊主意,就是把西凉军阀董卓引进京城洛阳逼宫,让何太后赶这些得势宦官回老家。结果宦官得知消息先下手为强,把何进诱杀了,何进的部下又冲进皇宫把宦官全给杀了,整个场面血腥而失控。至此外戚和宦官这两股政治势力消亡了,只剩下满嘴唾骂腥子的士族和手握钢刀的军阀了。 请神容易送神难,虽然现在的局势已经不需要董卓了,但是董卓来了,就赖着不走,废了少帝,立了献帝。不讲理的军阀架着傀儡皇帝,你士大夫能咋滴? 袁绍发现自己的计划完全被打乱,杀了宦官这群狼,又引来董卓这只虎,干脆跑回自己的地盘,自己干起了军阀。于是曹操、孙坚、刘表、刘备等风云人物纷纷出场,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三国时代来临了。 五、汉王朝与唐王朝相似处 两个朝代有太多惊人的相似: 西安和洛阳是这两个朝代的首都。 都是分别在前一个短命统一王朝秦和隋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。 汉继承了秦的郡县制和三公九卿制, 唐继承了隋的科举制和三省六部制。 汉对抗匈奴,唐对抗突厥,都表现出极强的军事实力。 外戚在汉和唐的政局中表现踊跃,宦官专制更是登封遭极。 汉代出了个吕后,唐代出了个武后。 汉代的刺史和唐代的节度使,到了晚期中央都难以驾驭。 汉代的黄巾起义和唐代的黄巢起义,分别为这两个朝代敲响了丧钟。 一个进入了三国时代,一个进入了五代十国。 本质上,两个朝代都是民族大融合的统一朝代, 汉朝是先秦战国七雄的大融合。 唐朝是汉人和北方诸胡的混血民族, 就像今天的美国,也像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。 不同的群体融合在一起,碰撞出璀璨的火花。 所以都能够包容并蓄,自由开放。 不被传统所羁绊,经济与文化才会呈井喷式地发展。 汉朝的女人可以自由改嫁,唐朝的女人衣着性感。 这与明清时期的封建保守形成了鲜明的反差。 唐和汉,的确是我们这个国家的黄金时代, 虽不完美,但神往之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