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国1
三国首页 三国简史 三国人物 文学史记 三国博物馆 三国地图 篇外杂谈
人物详情
王熙 (wáng-xī)
表字:叔和
生卒: 201-280
官至:太医令 
历史简介
  著名医学家、医书编纂家。王叔和幼年时代是在缺衣少食的贫寒中度过的。严酷的生活现实,使他从小就养成了勤奋好学,谦虚沉静的性格。他特别喜爱医学,读了不少古代医学典籍,并渐渐学会了诊脉治病的医术。他在开始行医的时候,因为家境贫穷,衣衫破旧,人们瞧不起他。他只好背着药箱四处流浪,常常食宿无着。由于他对脉学很有些研究,慢慢也治好了许多疑难病人,请他看病的人也就越来越多了,他的名声也就越来越大,逐渐传遍了整个洛阳城。32岁那年他被选为魏国少府的太医令。魏国少府中藏有大量历代著名医典和医书,存有许多历代的经验良方。王叔和利用当太医令这个有利条件,阅读了大量的药学著作,为他攀登医学高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后来,王叔和经过几十年的精心研究,在吸收扁鹊、华佗、张仲景等古代著名医学家的脉诊理论学说的基础上,结合自己长期的临床实践经验,终于写成了我国第一部完整而系统的脉学专著——《脉经》,计10万多字,10卷,98篇。《脉经》总结发展了西晋以前的脉学经验,将脉的生理、病理变化类列为脉象24种,使脉学正式成为中医诊断疾病的一门科学。王叔和在《脉经》这部专著中,首先阐明了脉理,他结合生理、病理及病的征候进行研究,便于临床应用;他改进了脉法,整理了以前医学家有关脉法的论述,肯定了两手寸口部位切脉的方法;他把脉搏的形象和动态,分为浮、芤、洪、滑、数、促、弦、紧、沉、伏、革、实、微、涩、细、软、弱、虚、散、缓、迟、结、代、动等24种,基本包括了人体血液循环、生理、病理学所具有的各种脉象。在著作中王叔和还进一步指出,掌握各种脉象是切脉的关键,而正确地诊断又是治疗的基础,把切脉、症状、治疗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,这是王叔和对医学的重大发展。
  《脉经》是我国医学的一部极其重要的著作,直至今天我国医学界仍然是依据它来培养中医人才的基本教材。它不仅推动了我国医学的发展,而且对世界医学的发展也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。《脉经》早在隋唐时期就已经流传到朝鲜、日本等国家,后来又传到阿拉伯国家。被称为11世纪时期“医中之王”的阿拉伯著名医学家阿维森纳,在他编著的《医典》中吸收了王叔和脉学的内容。1313年波斯医生编撰的一部《中国医药百科全书》,还专门介绍了王叔和,并将《脉经》作了翻译。到17世纪,《脉经》已被译成多种外国文字,在欧洲广为流传。
  为了便于人们更好地学习和运用《脉经》,王叔和还编写了《脉诀》、《脉赋》、《脉诀机要》及《小儿脉诀》等辅助书籍。同时,王叔和还以自己的毕生精力整理、编纂了张仲景的医著。张仲景是东汉著名的医学家。他一生著作颇丰,但大多都已散失了。其中《伤寒杂病论》,经王叔和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编纂整理后,更加丰富、完整地保存下来。这也就是流传至今的《伤寒论》和《金匮要略》两书。一千多年来,这两部著作一直在指导着中医的临床实践,成为我国医学伟大的经典著作。这是王叔和在发展我国中医事业中做出的又一伟大贡献。
  王熙事迹不见三国志记载。
年表履历
暂无介绍
历史评价
暂无介绍
家族关系

父亲:未知

母亲:未知

配偶:未知

子女:未知

兄弟:未知

相关人物
热门文章
《三国演义》中的图谶现象及..
图谶是兴盛于汉代,流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一种以阴阳五行为..
TOP10——三国十大妙答..
  定义:所谓妙答,原是指在辩论过程中巧妙地回答对手提出..
三国杂谈-他上演苦肉计 不..
三国杂谈- 周瑜打黄盖,一个愿打一个愿挨,这是个流传很广..
陆树铭老师走了,云长休矣!
陆树铭老师走了,六十六岁。 有观众记得他是李广,有观众..
三国杂谈-三国改名换姓的将..
三国杂谈-古人讲究“行不更名坐不改姓”,但由于种种原因,..
三国首页 关于网站 联系我们 商务合作 意见留言
三国爱好者QQ交流群:197435262    三国1(www.sanguo1.com)版权所有 ©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     苏ICP备2024066706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