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国1
三国首页 三国简史 三国人物 文学史记 三国博物馆 三国地图 篇外杂谈
人物详情
董允 (dǒng-yǔn)
表字:休昭
生卒: ?-246
官至:侍中守尚书令 
历史简介
  董和之子,自刘备立太子后,董允一直侍奉刘禅。诸葛亮北伐前,在《出师表》中推荐董允,董对上匡正刘禅、对下斥责黄皓,使两人不敢胡作非为。董允多次推辞了他应得到的爵位、封土和高官。又为了接见董恢而放弃了重要的游宴,都体现了董允为人正道、礼贤下士、不求高官厚禄的优秀品质。在蜀汉士民眼中,董允与诸葛亮、蒋琬、费祎并列为“四英”。董允死后,陈祗与黄皓逐渐把持朝政、迷惑刘禅,终于导致蜀汉灭亡。蜀汉人民都因此而追思董允。在整部《三国志》中,董允是极少数能够立传“子不系父,可别载姓”的人物之一,足见其人之优越。
年表履历
[东汉献帝建安二十四年]公元219年

刘备立刘禅为太子,董允被选太子舍人,后升为太子洗马。

[蜀汉建兴元年]公元223年

刘禅承袭帝位,董允升为黄门侍郎。

[蜀汉建兴五年]公元228年

丞相诸葛亮准备北伐,担心刘禅年轻,分不清是非。认为董允公正无私,襟怀坦白,于是在《出师表》中推荐董允与费祎、郭攸之共同担任宫中辅佐的职务。由于不久后费祎担任参军,郭攸之仅仅是挂名而已,所以宫中辅佐刘禅的任务就由董允独力承担。

不久后,董允升为侍中,领虎贲中郎将,统领御卫亲兵。

刘禅经常想找美女补充后宫,董允以自古以来天子后妃不超过十二人为理由,坚决反对。刘禅更加敬畏董允。

刘禅逐渐长大,喜爱宦人黄皓。董允常对上则义正词严匡正刘禅,对下则多次斥责黄皓。黄皓畏惧董允,不敢胡作非为。董允在生时,黄皓职务一直没有超过黄门丞。

[蜀汉建兴十二年]公元234年

尚书令蒋琬上疏要求把益州刺史一职让给费祎或董允,又要求赐予封地和爵位以表彰董允的功劳,董允许坚决推辞。

[蜀汉建兴十三年]公元235年

董允本来与尚书令费祎、中典军胡济共约游宴,恰好郎中董恢拜访,董允于是放弃游宴而与董恢交谈。董允守正下士的美行,都是这样表现出来。

[蜀汉延熙六年]公元243年

董允加封辅国将军。

[蜀汉延熙七年]公元244年

董允以侍中守尚书令,担任大将军费祎的副手。

[蜀汉延熙九年]公元246年

董允在任上去世。

[蜀汉延熙九年——延熙二十年]公元246年——257年

陈祗代替董允为侍中,吹捧奉承刘禅,加上黄皓挑拨离间,刘禅逐渐追恨董允。

[蜀汉炎兴元年]公元263年

蜀汉在庸君奸臣操控下终于亡国,蜀汉人士无不因此追思董允。

历史评价
诸葛亮:侍中郭攸之、费祎、侍郎董允等,先帝简拔以遗陛下,至於斟酌规益,进尽忠言,则其任也。愚以为宫中之事,事无大小,悉以咨之,必能裨补阙漏,有所广益。若无兴德之言,则戮允等以彰其慢。(《出师表》)

蒋琬:允内侍历年,翼赞王室。 (《三国志—董允传》)

陈寿:秉心公亮。(《三国志—董允传》)

常璩:时蜀人以诸葛亮、蒋琬、费祎及允为四相,一号四英也。(《华阳国志》)

陈寿:董允匡主,义形於色,皆蜀臣之良矣(《三国志—董刘马陈董吕传第九评》)

裴松之:以允名位优重,事迹逾父(《三国志—董允传》裴松之评)

家族关系

父亲:董和[蜀]

母亲:未知

配偶:未知

子女:未知

兄弟:未知

相关人物
热门文章
三国杂谈-蜀汉的两位国舅:..
三国杂谈-在中国古代历史上,国舅,指封建王朝中太后或皇后..
三国杂谈-三国有哪两位将军..
三国杂谈-公元213年,曹操进攻濡须征伐孙权,望见孙权军..
三国杂谈-蜀国人物一览
三国杂谈-刘备,字玄德,涿郡涿县人,汉景帝子中山靖王刘胜..
谈谈千古奇策“隆中对”的2..
  近年来史学界大众学士、先生们对诸葛亮的隆中对有新的争..
三国杂谈-韩国磐在《魏晋南..
三国杂谈-   诸葛亮协助刘备建立了蜀汉政权,刘备临终..
三国首页 关于网站 联系我们 商务合作 意见留言
三国爱好者QQ交流群:197435262    三国1(www.sanguo1.com)版权所有 ©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     苏ICP备2024066706号